ENGLISH
在线申请
电气工程Back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领域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电气工程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和研究前沿;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专业文献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本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要理论、方法与技术有透彻了解和把握,能够进行领域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善于发现前沿性问题,并能够探索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二、专业及研究方向

1.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主要研究雷电防护、接地技术、内部过电压机理及防护技术、电气外绝缘、高压电气设备绝缘及诊断、高电压试验、绝缘在线检测技术、电磁兼容、高压电器、高电压新技术。

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电力系统分析与仿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电力系统厂站自动化、新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电力市场、直流输电与柔性输电系统、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配电网与微电网技术、电力系统信息化、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

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主要研究电力电子功率变换与系统、包括电力电子电路拓扑结构、各种电源技术;电力电子系统分析、控制与综合,包括电力电子系统的建模分析、数字控制技术、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设计、直流输电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电机运行与电力电子控制技术,包括变频调速技术、电力传动控制技术;新能源发电与接入技术,包括风力发电及控制系统、光伏发电及控制系统、电力储能及双向变换技术;电力信息技术,包括电力通信及协议、信息网络、智能电网信息技术。

4.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主要研究工程电磁场数值计算与分析、电机电器多物理场计算与结构优化、高功率脉冲与电磁发射、电工材料测试与分析、绝缘介质物理与试验。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四、授课语言

授课语言为英语。

五、培养方式

1.依托高水平科研项目,强化系统科研训练,实现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重点进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2.建立和完善有助于调动和发挥学术团队作用的培养机制,实行以导师负责制为主和导师指导小组共同负责为辅的指导方式。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与导师指导小组一起对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进行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

3.博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结合个人实际,制订个人培养计划,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研工作计划与进度、实习实践、学术交流、学位论文等进行明确规定。

六、课程设置

1.学分要求

本学科博士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14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其他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

 

七、必修环节

1.学科综合考试(考核)

学科综合考试(考核)参照《武汉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执行。

2.科研训练

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至少参加2项课题研究,强化科研创新能力训练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八、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博士生的优势及志趣进行选择,应面向电气工程领域中的重大理论、技术和工程问题,选择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选题应能反映学科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及应用意义,确保论文研究工作的创新性、先进性及可实施性。

博士生应大量阅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文献,其中应有部分外文文献。综述应阐述清楚相关研究背景、意义、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般在博士第三学期完成,最迟在答辩前一年进行,由主导师及其指导小组成员等组成考核小组(5名及以上成员,博导不得少于3人),对选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重点论证,并就研究工作提出具体意见。

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如未通过,应在规定时间内重新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应随意变动选题,因特殊原因变动者,应由博士生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与培养单位同意(需在培养单位备案),可重新做开题报告。

3.论文进展检查

各培养单位应在博士生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督促导师及指导小组开展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检查,每隔3-5个月,博士研究生应对论文工作进行中期阶段性汇报,说明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和阶段性成果、主要困难、下一步工作计划及论文预计完成时间等,导师及指导小组应对博士生的阶段性工作进行中期评价与指导。

4.预答辩

博士生完成学位论文并经导师审阅认可后,应在正式答辩前3—6个月提出预答辩申请。预答辩由培养单位统一组织,需聘请3—5名专家组成预答辩小组,按照正式答辩程序进行。

预答辩小组主要对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写作规范等进行严格审查,并以评议方式做出合格、不合格的决议。博士生应根据预答辩专家建议对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论文经导师审阅通过后方可提交正式答辩申请。未通过预答辩的论文不予安排正式答辩。

5. 资格论文

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在SCI、E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其中在SCI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论文)。

6. 论文答辩

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生,在论文修改完善基础上,经导师审核同意,应在答辩前2个月向所在培养单位提交论文盲评与答辩申请,具体要求按照武汉大学博士学位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7、其他必修环节

(1)学科综合考试:学科综合考试参照《武汉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执行。

(2)学术交流:博士生应定期参加学校及学院组织的“学术道德规范讲座”和其它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研究生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在培养期限内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不少于24次。学院每年举办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要求博士生结合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至少在博士论坛做2次学术报告。报告需说明研究工作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困难、下一步研究计划等。

(3)学位资格论文申请:参照《武汉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资格论文的暂行规定》、《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申请工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补充规定》执行。

电气工程专业国际博士留学生课程计划表

类  别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学分

备注

 

 

 

公共

必修课

汉语综合

Comprehensive Chinese

2


中国概况

A Survey of China

2


学科

通开课

科研方法和写作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Scientific Writing

2


现代科学技术展望研讨

Seminar (Notes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研究方向必修课

智能电网

Smart Grid

2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电气外绝缘

External Electric Insulation

2


高等电力网络分析

Advanced Power Network Analysis

2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Modern 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2


 

部分课程介绍:

1

课程名称

科研方法和写作

课程学分

2

课程内容

本课程可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学术写作能力。 本课程的学生将学习如何提出研究问题,进行文献综述,撰写建议书,从事独立研究以及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研究文章。 在课程中还教授研究设计技巧,以使学生能够开发与自己的研究主题相关的具体定量和定性方法。 本课程将帮助学生制定完成论文的研究策略。 希望学生提高写作技巧,尤其是那些在文献综述中避免窃的人。 学生将使用在本课程中学习到的分析和批判技能来提出研究建议。 该提案将为在校学生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和阅读技巧,使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研究假设和问题;对研究过程有一般的了解,并能够进行预期的研究;了解如何为GIS和遥感领域的同行评审期刊撰写结构合理、可以接受的研究文章;获得必要的技能以进行口头报告;为将来的研究经验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形式将是讲座和研讨会讨论以及口头报告的混合。 鼓励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并通过口头报告分享自己的研究思路。 还将安排与阅读和写作任务有关的写作作业和问题研究。

课程评定

要求学生完成研究计划并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计划。

研究报告:期末成绩的50%;

口头报告:期末成绩的30%;

课堂参与:期末成绩的20%。

课外阅读

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先修课程

教师


2

课程名称

电气外绝缘

课程学分

2

课程内容

电力系统中断的原因很多,自恢复空气绝缘故障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电力系统经过精心设计,能够承受与风和冰载荷有关的机械力。在标准中完全制定的机械设计规范,在具有多种覆冰风险的气候条件下可提供良好的效果。在相同的条件下,没有等效的定量的、基于标准的电气绝缘性能设计过程。

课程目标

完成课程后学生应该能够具备以下知识

       电力系统绝缘子上的污染沉积物、温度和润湿条件

       电力系统绝缘子污染

       覆冰闪络

教学方法

授课不低于50%,主要由教师轮流讲授知识点。两个班级满意度测验。英语文献综述包括查找文献,阅读文献,提交文献阅读报告,阅读三篇不同内容和观点的英语文献,并在课程中提交报告。

课程评定

文献综述、开卷考试

课外阅读

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先修课程

电力系统和高电压技术

教师


3

课程名称

高等电网络分析

课程学分

2

课程内容

这门课程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电力网络分析的基础知识,例如网络图理论、网络方程;网络矩阵YZ的形成和修改;稀疏矩阵和稀疏向量技术;网络方程的修正解;网络的变换、化简和等值以及网络方程的分块计算。 尽管本部分没有涵盖任何实际应用,但是该内容对于电力系统分析中的各种应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部分介绍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应用,重点是潮流和故障分析。

课程目标

完成课程后学生应该能够了解

       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

       电力系统的网络矩阵

       网络计算中的稀疏技术

       网络方程的修正解

       网络转换、化简和等值

       大型电源系统的分块求解方法

       潮流计算的特殊方法

       潮流研究专题

       潮流问题的扩展

       故障分析的计算机方法

教学方法

包括讨论、报告、小组课题和个人研究的互动课堂

课程评定

课堂活动、作业和期末考试

课外阅读

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先修课程

电力系统分析

教师


4

课程名称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学分

2

课程内容

现代电力电子(PE)设备和电路现已广泛用于自动化和非自动化应用中。 本课程的目的是介绍自动化应用中功率电子电路、组件和设计的关键问题。 涵盖的主题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和操作,及其在功率电子电路中的使用;分析和设计开关电源、DC-DC转换器、电源整流器、静态电源逆变器和通用电源的技术,以及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以及相关的电力电子驱动设备。 该课程还概述了自动化平台中电力电子应用中的电力系统分析。

课程目标

完成课程后学生应该能够

       识别功率电子元件并描述其关键特性

       使用各种方法分析电力电子电路

       讨论电力电子转换器的基本操作、损耗和效率

       描述电力电子电路的不同应用

       解决与电力电子电路设计相关的实际问题

       解释给定系统中转换器的应用需求

       识别不同平台中的电力电子子系统

       明确电力电子系统的无源和有源技术要求

       描述即将应用的未来电力电子技术。

教学方法

以讨论、报告、小组专题、个别研究为基础,并使用特殊软件以范例和作业的形式向学生讲解每个主题。

课程评定

课堂活动、作业和期末论文/专题

课外阅读

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先修课程

教师


5

课程名称

智能电网

课程学分

2

课程内容

电力系统基础:负荷和发电;潮流分析;经济调度和机组组合问题

智能电网:定义;应用;政府和行业;标准化

智能电网通信:双向数字通信范式;网络架构;IP系统;电力线通信;高级计量基础设施

需求响应:定义、应用和前沿;定价和能源消耗调度;可控负荷模型;动力学和挑战;电动汽车和车网系统;需求侧辅助服务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碳足迹;可再生资源:风能和太阳能;微电网架构;处理间歇性能源;随机模型和预测

广域测量:传感器网络;相量测量单元;通信基础设施;故障检测和自修复系统;应用和挑战

安全和隐私:智能电网中的网络安全挑战;负载改变攻击;虚假数据注入攻击;防御机制;隐私挑战;能源和储备市场;电力市场;发电企业;区位边际价格和金融传导权的经济和市场运作

课程目标

介绍智能电网新的多学科领域

教学方法

以讨论、报告、小组专题、个别研究为基础,并使用特殊软件以范例和作业的形式向学生讲解每个主题。

课程评定

课堂活动、作业和期末论文/专题

课外阅读

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先修课程

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基本知识、概率和随机变量、线性代数和凸优化

教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联系我们

电话 :0086-27-6875 3912
传真 :0086-27-8786 3154
邮箱 :admissions@whu.edu.cn